比赛前三节,詹姆斯12次出手仅仅命中3球,在这样一场叠加了“复赛首战、同城德比、争冠假想敌”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比赛里,詹姆斯9分7篮板5助攻5失误25%命中率2罚球的数据对不上球队领袖的定位。
而且对比起戴维斯前三节32分15次罚球的统治级表现,更是相形见绌。
事实上,前三节的詹姆斯有很多他这一级别球员不应该出现的表现,进攻端传球失误,防守端松散的防守……
洛杉矶德比的关键词是詹姆斯、戴维斯和莱昂纳德、乔治的巨星对话,但前三节的詹姆斯对于比赛的集中程度、对于攻防执行的专注度,都落后于戴维斯、莱昂纳德、乔治一个档次。
如果说洛杉矶德比是一个由四名巨星搭起的大舞台,那么只有詹姆斯跳脱在戏外。
前三节比赛的低迷,最后一投的精彩,让詹姆斯这场比赛的评价出现了一种割裂。
或许你能这么解释,毕竟詹姆斯已经是35岁的中年男人,比起正处于全盛时期的戴维斯、莱昂纳德和乔治,年龄增长带来的运动能力的退化无可避免,而詹姆斯在前三节留力,第四节再打卡上班,也无可厚非。
而这也是湖人招揽戴维斯的意义,有另一位联盟前五的巨星兜底,詹姆斯有这种第四节再发力的资本。毕竟前三节戴维斯一人就能拿到32分,15次罚球更是说明快船的防守拿戴维斯毫无办法。
赛后,微博热传的一则截图——“前45分钟的詹姆斯是一头疲态尽显的狮子,最后3分钟的詹姆斯则是一头威武的雄狮”,不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。
当然,我承认“留力论”存在合理性。
不过,如果把詹姆斯“起伏”的状态全部归结于年龄增长需要进行体能管理,那么就太片面了。
詹姆斯状态的割裂并非只是简单的“留力到第四节”,自我的体能管理只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是阅读比赛方式的变化。
笔者认为,詹姆斯整场比赛状态的起伏节奏并不是“前45分钟低迷,后3分钟爆发”,也不是“前三节唯唯诺诺,第四节重拳出击”,而是切碎成好几个不同的阶段,一些阶段留力收着打,一些阶段调动起状态全力出击。
即便是表现低迷的前三节,也不乏一些如破坏进攻、暴起抢断的精彩镜头。
在这场比赛过程中,笔者很明显能感觉到詹姆斯在34分钟的比赛时间里,既穿插着松散的防守和传球失误,也穿插着精彩的个人强攻,还有一些非常紧凑的出色单防,同时也不免有一些不像詹姆斯的传球失误……
换言之,詹姆斯的体能随着年龄上涨在走下坡是客观事实,这是上赛季就已经暴露的问题。而在身体机能退化的情况下,整场比赛无法保证48分钟的高光也不可避免,即便詹姆斯也是如此。
但詹姆斯通过了高明的方式来避免这个问题,而不是简单粗暴的“留力第四节”来掩饰。
一方面,湖人通过运作得到联盟前五水平的戴维斯,这赋予了詹姆斯在场上“体能管理”的基础。
另一方面,就是将体能槽大量切割并且细分,多而密地填充到轮换时间里,让状态起伏的割裂变得平滑,甚至形成一种螺旋上升的态势。
而这无疑是一种比赛智慧的体现。其实,从常规赛单节得分的变化也能看出这一点——湖人首节得分王是8.4分的戴维斯,5.3分的詹姆斯次之。次节则变成7.2分的詹姆斯做庄,5.2分的戴维斯次之。第三节又变回8.9分的戴维斯当老大,5.5分的詹姆斯居其后。最后一节,7.6分的詹姆斯是得分王,4.9分的戴维斯当副手。
詹姆斯各节得分占总得分的比例,更清晰地揭示了这一点。首节占20.7%,第二节占28%,第三节占21.4%,第四节占29.5%。
这样的解释,或许能更好地说明35岁詹姆斯的比赛方式。
据媒体统计,在洛杉矶德比的准绝杀之前,詹姆斯在湖人最后15秒的6次制胜球全部投失。而这次打破尴尬记录,同时还是在一场“前面打得不好,最后爆发”的比赛里完成准绝杀,或许揭示了詹姆斯冲冠的真正决心。